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关于我们
山东省68名援青人才对口支援海北州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山海同行
180286316320971571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24-06-18

在山东省设立海北州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骨干人才887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698人次

采取“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模式,覆盖了海北州县两级教研部门、2所职业院校和12所中小学

结合海北各领域发展需要,柔性引进旅游、农牧、中草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高层次人才19人次。通过人才项目洽谈会,引进高端创新人才172名

本报海晏讯 (通讯员 海北组)2022年7月,山东省第五批援青人才接过对口支援海北州的接力棒,开启了新一轮的援青征程。近两年来,68名援青人才始终将做好对口支援海北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创新体制机制,密切协作配合,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对口支援的强大合力,兑现了“海北所需、山东所能”的郑重承诺。

推动培育医疗人才。立足海北所需,山东坚持精准选人、平台育人、高效用人、多渠道育人,推动智力支援由单向选派人才,向精准选派人才与广泛汇聚人才同频共振转变。针对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的需要,去年年底,由具有三年援藏经验的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信访与法规事务处处长李洪光带队的12人“组团式”援青团队已到州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工作。结合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援青专家资源,海北州从全州各医疗卫生机构遴选多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医疗业务骨干,与山东援青专家结成“师带徒”对子,培养一批带不走的优秀医疗人才。目前,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和“五大中心”正在全力建设中。

为满足海北各族群众对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近年来,通过实施“一对一”导师培训机制、“管理人员+临床专家+医技人员”的建制式组团、内地跟班学习等多种帮扶模式,在山东省设立海北州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组织236名海北医疗卫生骨干到山东进修学习,培养骨干人才887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698人次,实现了州、县、乡(镇)三级医疗机构人才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海北本地医疗技术水平。

帮扶提升教育水平。山东省对口支援海北以来,将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公平、维护和谐的重点工作,采取“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模式,覆盖了海北州县两级教研部门、2所职业院校和12所中小学,推动鲁青两地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全覆盖,全方位发挥支教人才作用。2023年5月19日,海北州职业教育活动周·首届东西部职业教育校际协作交流会暨第20期鲁青教育论坛在海北举行,与山东、四川、甘肃等45所中高职院校成功搭建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服务平台;2023年9月6日,山东省援建的海北州门源县浩门镇(鲁青)高级中学落成启用。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帮扶是山东援青对口帮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五批山东援青人才到来后,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帮助海北州进一步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为高原产业振兴贡献山东力量。近年来,山东先后共投入援青资金2950万元用于建设门源县冷水鱼繁育基地,积极牵线搭桥寻找合作企业,引进具有成熟先进经验的企业管理团队,将先进育苗和养殖技术向全县推广,带动门源冷水鱼产业整体发展。2019年至今,该基地累计销售鱼苗1475万尾,成为西北最大的冷水鱼鱼苗供应基地。

2023年7月19日,海北州智力援青暨产业对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举行,“海北州鲁青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引进高层次专家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合作,积极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鲁青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组建农牧创新团队15个,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63名,实施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项目9项,加快实现更多科研技术成果在基层农牧一线转化。“通过成立‘海北州鲁青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山东、青海两省有关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开展农牧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农牧科技成果转化,必将对海北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山东省第五批援青干部领队,海北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荣红智表示。

据统计,两年来,结合海北各领域发展需要,柔性引进旅游、农牧、中草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高层次人才19人次,开展业务指导、学术研讨、难题会诊等智力帮扶。通过人才项目洽谈会,引进高端创新人才172名。组织旅游、农牧等领域7名高层次专家帮助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优化线路,指导发展冷水鱼鱼苗繁育以及蔬菜种植、畜牧养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