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峡讯 (通讯员 张智萍)“特大暴雨过后,咱们一定要及时排水清理淤泥,冲洗处理菌棒,千万不要长时期堆放,以免发热烧菌。同时,在适宜的温度下对袋子再次进行刺大孔,确保秋季正常出菇。”近日,在河南省西峡县二郎坪镇食用菌基地,南阳市科学院食用菌所专家马瑜一边仔细查看被洪水浸泡的菌棒,一边向围拢的菌农们传授灾后复产技术。
近期,西峡县太平镇遭短时极端强降雨袭击,部分菌农的菌棚被洪水淹没,恢复生产成为当务之急。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西峡县号召组织农技专家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为农户撑起“复产保护伞”。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峡分院闻汛而动,组成联合专家组直赴重灾区。专家组深入受灾菌棚,实地踏勘灾情,精准把脉受灾户需求,迅速制定出技术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广泛推送“暴雨过后香菇菌棒越夏管理要点”科普短视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田间语言”,确保科学自救知识直达每一位受灾菌农。
在受灾现场,专家们对菌种受灾后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详细记录菌棒受损数据、大棚损坏情况,对不同区域受灾程度进行精准分类。还对受灾菌种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洪水浸泡后菌种的活性变化、病虫害滋生风险等,将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整理成完整的灾情报告,为后续科学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通过专业研判,专家们进一步优化了重建方案,为菌农提供个性化指导,为受灾食用菌产业的重建铺平道路。
西峡县还构建“专家+农户”长效帮扶机制,累计派遣80余人次技术骨干,深入100余户受灾农户的田间棚舍,开展“沉浸式”技术指导。专家们躬耕一线,手把手传授菌棒消毒灭菌、科学晾晒、温控培养等关键技术,以“保姆式”服务助力农户掌握复产核心技能。